●冯树安
从1969年末调来乌拉特中旗工作,至今已逾四十载,抬头是山梁,低头是丘陵,草地,脑子里满是那起伏跌宕,高低不平的黄茫茫,浅绿绿的山坡、丘陵。这些多得数不清的重重褶皱,看上去浑厚、连绵、流利、舒坦、重叠有韵、跌宕有律,组成了乌拉特草原特有的景致。近几年草场沙化严重,更显出绿草的金贵。它们刻画着乌拉特中旗独有的风景,它们展示着北国风光的苍茫,它们舞动着“原驰蜡象”的神韵……
不经意间你会突然发现,在某个山梁峁头上,崖畔沟洼间,有一条隐隐约约,漶漶漫漫蛰伏着的S型曲线,时而拱起脊梁,时而隐入山岭,阵阵山风袭来,长在脊梁上的茅草野蒿便随风起伏,恰似一条巨蟒在蠕动。
你再定睛细看,这条顺着山头,绕着山梁蜿蜒的伏龙,沿着山势的走向延伸,或这里或那里,或远处或近处,或隐隐约约,或长长短短,或高高低低,或宽宽窄窄,连绵起伏地缠绕蛰伏在重峦叠嶂中。
这就是乌拉特中旗境内的秦长城和汉长城。
据有关史料记载,乌拉特中旗境内有三条古长城遗址,一条是修筑于阴山北坡的秦长城,另两条为修筑在旗境北端草原地带的汉外长城。修筑于阴山上的长城初为战国时赵国所修,秦统一六国后,为统一疆域加强边防,把原六国长城连接起来,故为秦长城。遗存在乌中旗境内的秦长城由固阳县和乌前旗进入,蜿蜒于横贯旗境东西的阴山上,西至乌后旗出,长约100多公里。这条长城虽经2000多年风雨灾害及战乱侵蚀,破坏十分严重,但由于是石砌的,大都成型,风貌犹在。据考察,德岭山水库段和乌不浪口西的塔布陶勒盖段的长城保存较好,一般残高1-2米,有烽燧及城障遗址。2006年乌中旗人民政府将此三段长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和开发工作中,并以此举办了“爱我家乡、修我长城”的大型修复募捐活动。
两条汉外长城分别由达茂旗进入,经旗境北部两苏木进入乌后旗和蒙古国,两道长城为并行的,南北间距50-70公里,大部分为夯筑;经2000多年的风蚀雨剥,大部分地段已成为土垄状,有部分地段基本上没有长城踪迹了,在新忽热、乌兰苏木山峦中有一段是石砌的,还有遗迹,新忽热苏木北部的一段残高仍达1.5米;旗境北端的汉外长城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时,为了打通草原通道,在城址上修了一条公路,当地人俗称“日本路”,印证了日本侵华和践踏文明的罪行,它告诉人们它是一条古长城,它是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啊!
横亘在乌中旗山梁峁崖上的三段古长城为秦、汉、宋、元、明等历朝修筑和补修。历朝历代战争不断,修筑长城的工程也不断,断断续续,修修补补,积攒成今天这个模样。这些被风吹日晒,雨水侵蚀,只留有断壁残痕的古长城,朝迎东方日出,暮送大漠落日,与阴山北的荒野草地朔风融为一体,点缀着一万多幅形态各异的阴山岩画,无数奇石林立,近几年修成的通往甘其毛都口岸和蒙古国的等级公路、甘泉铁路、乌不浪口西新修筑成的“抗日烈士陵园”,以及无数现代化的厂房、高楼大厦,形成了边塞乌拉特中旗人文景观,构成了一部积淀着乌拉特中旗厚重的千年历史巨书!
这段由土埂、山包、断壁、残崖、坍墙、土墩、破砖、碎石、瓦片组成的乌中旗秦长城遗址,东不见尾,西无尽头,越山跨谷,穿云破雾,连着嘉峪关,接着山海关,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浑然一体。当你略略了解到这段古长城当年的雄壮、顽强和抗日战争中发挥出的英勇、激昂的时候,当你登临这段饱经沧桑,满身疮痍城墙的时候,你的心头就会涌起波澜壮阔的风景,你的灵魂就会感到惊心动魄的震撼。这些历经二千年风雨的文化古迹,看上去面目全非,几乎要化入崇山峻岭中,如今仍然魂绕九州,魄萦山河,顽强地支撑着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力量、智慧、毅力、信念,执拗地向后人昭示着冷兵器时代的那股热情、激奋、勇猛。尽管说,秦长城未能挽救秦王朝的衰败,明长城也没有挡住明王朝的灭亡,但在当年长矛、大刀相搏的时代,入侵者面对这堵城墙,面对城墙上守城的精兵强将、滚木擂石、强弓箭弩,怎能不望而生畏!
陈陶的一首《陇西行》把长期以来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反映得淋漓尽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远在边塞的丈夫早已化作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还在梦中企盼他早日归来团聚,这是何等的悲哀。在这座古长城上,不知有多少英俊年轻的壮士在入侵者的疯狂屠杀、在统治者的争疆拓域中丧失性命,也不知有多少春闺妇人在日夜思盼着失去的亲人。
站在古长城上,看着这些历经风雨雪霜,从血与火的古战场冷却下来、伤痕累累的身躯,真让我们感慨万千;阴山上的古长城,遭到日本兵的肆意破坏。那生长在长城上的萋萋芳草,莫非就是当年守城将士的忠魂在摇曳;那些长城上,长城边的花丛,莫非是过去守城兵卒的热血倾注而生的。看到远处的烽火台,我仿佛看到边塞狼烟四起,勇士血染疆土的战斗;看着长城上的夯土层,我仿佛看到了汗流浃背,悲壮地倒在长城根的累累白骨。肆虐的朔风春起长城脚下,荒山野岭中的枯枝败叶,呼呼作响,我的耳畔又一次响起古战场上的战鼓声、喊杀声、马蹄声,伴随着羌笛的哀怨声,还有孟姜女的哭声。被风雨消损得瘦骨嶙峋的古长城啊,你默守在祖国北疆,你静卧在野山间,你守望着什么?你期盼着什么?
花开长城内外,春满北国风光。今天,乌拉特中旗境内的古长城已被一丛丛碧绿的柠条,沙棘装扮成一条条翡翠般的玉带,长城脚下红、黄、兰色的花朵,绿色的杂草充满了沟渠,山坡、丘陵,公路从包头、五原直通甘其毛都口岸,铁路从包头直达工业园区和甘其毛都口岸,跨国境直通蒙古国的陶本塔拉盖煤矿,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高楼林立,人民群众的脸上都刻满了笑容和幸福……透过重重关山,顺着这条蜿蜒起伏的巨蟒眺望,我看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意愿正凝聚成一道绿色的长城!古长城作为中华文化的证据,以其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让世人赞叹不已!
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战争的硝烟云开雾散。古长城逐渐坍塌了,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也不再是仅仅围着长城打转,拼搏性命。这可以说是长城的历史见证,也可以说是长城的时代感言。
古长城废弃了,它的灵魂却萦绕在群山之中。古长城用它刚刚演完一个“悲剧”后谢幕的表情,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衷情,“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在耳畔响起,长城在眼前浮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不是绵延不断蛰伏在乌拉特中旗境内的古长城,而是一个个志愿者排成的列列长队,是一条条母亲河治污后的清水碧波,是一座座荒山秃岭退耕还林后的生机勃勃,是一片片退牧还草的荒漠变成的绿洲;是中华民族崛起后,一次次传统与现代对接中的礼花飞溅,是一回回历史与现实贯通中的捷报频传,是科学发展的势不可挡,大步向前……
呵,雄伟的长城,你是壁垒,你是母亲,你是旗帜。你扶育了中华儿女,你目睹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你经历了战争的烽火狼烟,你记载了历史的兴衰荣辱,站在你的身旁,一种崇高的情感在我的心中激荡!
啊,长城,我记忆中的古长城,魂魄永驻!
啊,长城,我心目中的新长城,茁壮成长,精神长青!
(摘自《河套文化》总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