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文艺动态 文艺协会 基层文联 文联报刊 作品展示 名家风范 河套文化 通知公告  
 
  许永厚  
发布日期:2010-10-27  
 

 

  许永厚,1953年农历2月16日出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农村。1960年在杭锦后旗南渠公社长永三队(现更名为三道桥镇常庆村六社)务农,放过牛,当过生产队保管员、记工员、大队团支部副书记、生产队长、社长、村党支部委员。1986年通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1990年取得大专毕业文凭。

 

 

●郑福田

 

  前一段时间,李延舫先生托人给我带来了农民诗人许永厚先生的《格律论》(上篇)书稿,嘱我为此书的出版写几句话。于是,我有缘通读了这部凝聚着作者数年心血的著作,并被作者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作者在《引论》中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中国格律诗词艺术的关切和担忧,坦直真率地说这关切和担忧“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已经到了“下了多次决心,终究甩之不脱、放之不下”的程度了。作者这种对祖国的文化传统、文学传统倾心关注并尽自己的才智参与到保护传承光大弘扬工作中来的态度,让我十分钦佩,并从心底生出由衷的敬意。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是作者写作此书时克服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付出的巨大辛苦。“格律论”是一个大题目,即使对于名家硕儒、饱学之士,“格律论”也应该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题目,非有较强的学力支撑、较大的精力投入不能措手。而本书作者,如他自己所言,一个辛劳了半生的农民,居然在既无大块时间,又无参考材料的条件下,在力田躬耕、春种秋收之余,时作时辍,克服经济上、体力上、精神上的重重困难,将这项非常有益的工作完成了。我自己出身于数世务民的农民家庭,从小熟知耕作收获的节奏和力度,因而颇能体会作者个中之甘苦。也正因此,我读《格律论》的《后记》时,禁不住感到一缕缕的心酸,而在泪水充盈的同时,却也同样感到了一丝丝不可名状的快慰之情。
  由于《格律论》出自许永厚先生这样的农民诗人之手,因而,这部书就有着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
  一是要言不烦。作者论事举例,往往直入主题,没有过多的引经据典。读来直截了当,清晰明了。这一特点虽然可以理解成系作者的写作条件使然,然而,我想,这恐怕也还与作者的“站着写作”的态度有关。
  二是力求实用。作者是在自己的经历与见闻中感到了对格律学的切实需要才去写作本书的,自然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书中所写内容都是作者在创作实践和平时了解中感到有必要解决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因而,作者自然是要尽其全力,力求能够把话说到切于实际处,说到点子上。
  三是颇富新见。作者常常琢磨和创作格律诗词,在实践中摸索出别具一格的经验和方法,现在无保留地写到了书中,虽未必十分精当,却也能给人以有益的启发,从而引人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从专业的角度看,不可否认,这本《格律论》还不能说是理想状态的,还不是十分完美的。其间,个别的概念、见解、方法尚有可商之处,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作者对当前格律诗词式微态势的认识以及对当前格律诗词创作实际的估计,恐怕也正如作者自己说的那样,可能由于耳目见闻所限,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颇。因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在祖国的欣欣向荣的文坛上,我们高兴地看到,不少诗人已经投身到格律诗词创作中来,尽管在创作成果上有泥沙俱下的情况,但还是不断有内容丰富、韵律精严的作品面世。这些作品正与其它文学样式的成果一起,装点着文学艺术的园圃,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另外,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不少大学开设了有关中国古代诗体研究、汉语诗律学和格律诗词创作的课程,学者们也相继发表了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与论文。一个较好的渐趋繁荣的格律诗词创作与研究的局面正在形成。而这也正是我们和许先生同样期待、同样感到振奋,并愿意为之鼓掌欢呼、竭诚尽智的。当然,从许先生的认知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关格律诗词的研究、创作及其成果的普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更为耀眼的辉煌。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首诗,表达对于格律诗和新诗的态度。现在抄在这里,作为此序的一个收束。
  诗坛应是百花娇,旧律新裁两自高。
  燕瘦环肥成体态,山光水色展风骚。
  含章大雅垂千古,害义浮华弃一毫。
  去就夷犹真境界,长天好月伴醇醪。
  
(序者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联系电话:0478-8655786 Email:bynrswl@126.com 地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区写字楼7楼
技术支持:巴彦淖尔市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478-865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