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联概况 文艺动态 文艺协会 基层文联 文联报刊 作品展示 名家风范 河套文化 通知公告 表格下载  
 
  那些年,那些事  
发布日期:2017-08-30  
 

——再见我们的知青老师
牛翠娥
 
  无论何时,请记得那些曾经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珍藏着那些属于彼此的美好回忆,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他们。
——题记
  金秋八月,阳光灿烂,我们驱车来到乌梁素海,欢聚在四海春假日酒店,这次是一个小渔村的孩子们与他们的知青老师四十五年后的聚会。
  当车队走到村口,同学们点燃了烟花爆竹,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道路两旁聚集了好多学生,昔日那些毛头小孩如今已是两鬓染霜,他们与老师两只手握得紧紧的,脸上笑的灿烂如花朵,你说我说,有的紧紧地抱着老师,嘴里不停地喊:“老师,老师!”师生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中间大的小的相差8—10岁,有兄弟,有姊妹。
  聚会开始了,大屏上出现了珍贵的照片,一幅幅照片霎时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同时紧跟画面的是浑厚的男中音朗诵的《乌梁素海—我灵魂守望的地方》这深情并茂的朗诵,这似曾相识的画面,让人们记忆的洪流肆意奔涌,大家仿佛瞬间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回到了那方承载了回忆与奋斗的热土。
  忆往昔,大坝棱上有我们顽皮的身影,小河沟里有我们欢声笑语;每一条道路上印有我们童年的足迹,每一个角落都留有我们的窃窃私语;芦苇丛中我们一起掏鸟蛋,打水仗,捉迷藏,沙枣树下我们一起打沙枣,叫一声小名是最亲切的呼唤,抹一身泥巴是最好的赠礼,拉大网的劳动号子还在耳边回响,海面的点点白帆仍在我们脑海里漂移,忘不了故乡的父老乡亲,这是父辈们创业奋斗的地方,忘不了坝湾我们师生走过的点点滴滴。一张张即陌生又熟悉的脸,慢慢复原儿时的脸庞,记忆的闸门一但打开像洪水不可阻挡,欢声笑语沸腾在乌梁素海上空,激动地泪水流到嘴里顿时化作甜蜜的回忆,曾经的学生们全体起立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曲队歌让人心潮澎湃,一个队礼让人热泪奔流。同学们给远道而来的亲人敬献哈达,表达了他们的诚心和尊敬。
  蒙蒙细雨中,回到了他们的出生地,知青老师的第二故乡——坝湾,不知是谁说了一声这里埋着我们的胎衣,进了村,同学们找他们四十年前的家,老师们也在找他们曾经住过的地和学校的旧址,中午师生欢聚一堂,又是说,又是笑,又是唱,真是说不完,唱不完。一幕幕的往事浮现在了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
  李凤雪和邸大军老师从北京来时才17岁,其实她们也只是个大孩子,她们睡地铺,铺着芦苇,大通铺,夜里四点多起来,踩泥,脱坯子,盖房。她们挖渠,打苇子,拉大冰。那时的伙食也不好,我们吃着白薯面窝头,一碗糜子米粥,就着炊事班自己腌的咸菜,菜就是一碗熬土豆或熬圆白菜,菜里没有一点油腥。
  张淑敏老师是70年5月4日来到坝湾,她是天津人,当时她只有17岁,喂猪,猪倌。75后她来到学校,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她每天很早就到学校,窗户用塑料布订好,那时烧牛粪刚烧起来时老冒烟。
  吕淑琴老师她是北京人,她是69年8月12日来到坝湾,当年的情景让她终身难忘,在永定门火车站,知青专列,人山人海,从小没离开家,家长不放心哭成一片,夜里一点多下车,来到十九团屋里呆了四五个小时天才亮。她说,十年的经历挺丰富,锻炼的机会多。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知足常乐”。
  宋有贵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他和张永军老师的故事,冬天,学校勤工俭学,到海子里打苇子,我母亲起晚了,我很生气,没吃早饭也没带干粮,中午同学们吃饭时,细心地张老师发现我不吃东西,就问:“你是不是没带干粮?”我说:“是”。老师听后,把自己的干粮给我,一个红薯面加少许白面放点糖精混合做成的窝头。那时我小,不好意思钻进芦苇丛里大口大口地吃掉了。“那种香甜的味道,让我终身难忘,四十年里,我再也没有吃到这么香甜的窝头。”宋有贵说。
  李春荣告诉我,那时她们的老师各科都代,她们的班主任白翠英老师,教体育的王金荣老师,“我们的体育课都是王老师从北京带来教学大纲,按大纲给我们上课,踢足球,打篮球,单腿跳,前后滚翻,老师们用塑料手套给我们剪成皮筋,白老师的作文从来就分成三份,我们特别爱上她的作文讲评课。她从北京带回来好多书籍,譬如:《艳阳天》《星光大道》老师一页一页地读,一本一本的读,后来我们从家里拿来了一些小儿书,建起学校唯一的图书角,图书打开了我们的视野。”
  她说,她们姊妹四个得益于知青老师,有时我们坐在一起,想想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渔村,有这么一个知青老师团队,一个个才华横溢是我们的启蒙老师,真是我们的幸福。是他们让我们学习上有了信心,生活上全身心的照顾我们,给我们洗头,梳头,洗鞋,捉虱子,是他们奠定了我们一生的幸福,说着说着,她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当我听到她的讲诉,身心都处于一种感动之中。
  狄永明从小就爱画画,画的也不错,王金荣老师回家探亲时,给他买了一整套画笔和颜料,他追忆往事,激动地说:“我真是爱不释手,我人小有心,攒了零钱给老师老师不要摸摸我的头。”
  说起王颖老师,马孝勇很是激动:“这是我最爱的老师,我们班在连队住了半个月,军训,我们都是孩子,训练完了都睡了,王老师来查夜,我们的鞋袜子很臭,王老师拿出去把全班同学的鞋和袜子都洗干净了,第二天起来一看,门口整整齐齐晾着我们的鞋袜,你说,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忘记!”
  马孝勇给张永军老师贴大字报的事是这样的,快放假了,他做错了事,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心里很不舒服,那时学黄帅,回去就写了一张大字报,批判“师道尊严”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才向老师道歉。
  说起学校的文艺活动,音乐课,当年的校长张永军老师笑着说,这是我们的能人——张学海老师。每次文艺汇演我们坝湾小学总是第一。我们的节目《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都是张老师排练的节目,这些节目总是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内容丰富,质量高,乐队是宣传队的知青,吃饭时就听见有人说,小常宝坐着,杨子荣今天端盘子。
  吃罢饭,师生坐着打渔船出海了,一位老师激动地说:“没想到当年十七八岁的我们,四十年后回到了第二故乡,望着万顷碧波的大海,望着飞鸟掠过的海面,望着一条条的河道,你仿佛又看见了他们当年打苇子的情景;你仿佛又看见了他们男同学逮野鸭女同学捡鸭蛋的情景;你仿佛又看见了他们拉大冰的美景,你仿佛又听见了他们当年拉大网的号子。”
  几天来,老知青们游览了大佘太玉厂,甘其毛道口岸和奇石林。师生共同领略了大草原的美景,一路的绿色,小丘,蒙古包,一群一群的羊,一群一群的牛,一群一群的骆驼,一路走来,让人心旷神怡,尽饱眼福。
  回来的路上,车队只停了十多分钟,司机马孝勇同学在车座上打起鼾来,老师们不忍心叫醒他,而他一路上关心老师坐着是否舒服。
  一路上,我们饱览美丽的风光,重温了师生的情意,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愫,也辛苦了司机。
  我想,“知青”身份对于知青来说,也许是一段艰苦的人生经历,但对于生活在十九团一连——坝湾的孩子们来说“知青老师”曾是照进他们生活的明媚阳光,让他们的学生时代丰富多彩;让他们的成长更饱满,丰硕;让他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是老师们给与他们无法计量的恩惠。
  做一个好老师是幸福的,有四十年前的播种,才有今日的千言万语,才有今日的热泪盈眶,才有今日的依依惜别。
  做一个“知青老师”更是幸福的,有四十年前永定门的送别,才有十九团一连这第二故乡,才有你们讲不完的故事,才有小渔村孩子们今天的辉煌。
  岁月的流逝,这些永远沉淀在心中,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恩知青老师”,我们小渔村的孩子们不仅受益一生的知识,而且还有人间大爱。
  “知青”老师们,小渔村的孩子们不会忘记您,小渔村的父老乡亲们不会忘记您,共和国不会忘记您。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联系电话:0478-8655365 Email:bynrswl@126.com 地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区党政大楼
技术支持:巴彦淖尔市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478-8655532